中国作家网

鲍贝:西藏是一种“瘾”,用文字来消解
写这本书的鲍贝非常非常坚决,她软硬兼施,运用悬疑、好奇、威胁和应许,诱惑、号召、激励着我们,把我们带向一个乌托邦……

杜涯:诗歌是我们面对灰暗时的光亮
诗人的天职是还乡。对我来讲,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个层面是现实意义上的身体的还乡。实际上,我一般是不和人谈诗歌的,谈得最多的是我的家乡……

陈新:大地震后人间天堂有朵《九寨祥云》
地震后,美丽的九寨成了堆砌颤栗、恐惧与绝望的“孤岛”。疼痛的仙境和无助的守望里,却有一片祥云呵护着这方土地,呵护着这方土地上的人们……

张新颖:他们是“新文化晨曦时刻的儿女”
一个人经历了不同的阶段,身上所有的东西才会受到考验,能够在不同的阶段经受住这样的考验,并保留最初照在他们身上的光芒……

品读“三种文化”,看到怎样的上海
时光不仅给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留下了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的现代化成就,而且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资源。当历久弥新的红色基因焕发生机时,上海必将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张平:书写一种别样的灵魂“反腐”
在书写腐败对人心社会戕害的同时,更深刻触及到时代的痛点,将“人民”真正推到了小说的中心位置,展现了一种别样形态的终极性灵魂“反腐”……

【本网原创】薛涛:“灿烂鲜活的生命就是要匍匐大地”
只有当作家被激起不可抵挡的创作欲望时,才能写好一部作品。同时,写作也是一个自我挖掘、不断解答自身困惑的过程……

马笑泉:小说家最终倚仗直觉
认识一个作家的最好方式就是阅读他的著作,感受他的表达方式。我感觉这个表达方式,就是作品的生成机制……

李元胜:文学创作释放着我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人们的物质生活快速提高了,但是精神文化生活没有跟上,其实在生活中,奋斗之外的时光同样有价值,“虚度时光”从某种意义上唤起了大家的共鸣……

毕飞宇、庞余亮:只有经典,才会深入人心
这是一部写诗人与现实关系的书,不仅包括了生活空间上的关系,还有和时代、和记忆的关系……

徐则臣:怀念那些粗粝的生活
现在的生活越来越规整了,很难找到其中的偶然性,过去那种粗粝的带毛边的生活,已经给你打磨得差不多了……

周洁茹:修行不一定要去终南山
我只写我有兴趣的人和事情,也是因为我会写得好,我说过我与写作的关系是,不迎合,不抗拒,没有欣喜,也不必悲伤。我只写我想写的……

饶雪漫:青春时代,每人都需要一个发泄口
青春时代,可能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发泄口。我很幸运,遇到了文学,可以通过文字去表达、排解自己……

洪子诚:有点消极,不怎么浪漫
一个是研究中关注点的侧重,另一方面是不回避矛盾,而且有时候会主动呈现这种矛盾。所以,在我的文学史和评论文章里,不难发现许多看起来“互异”的因素……

李陀:理想中的现代小说应该什么样
作为知识分子,你们究竟愿意不愿意,有没有能力对自己生活的意义,对自己内心的道德世界,进行认真的反思和认真的反复追究……

周大新:天黑得很慢
培养人最重要的是训练,你整天训练他干一件事,他肯定能干成。没有什么人才不是培养出来的。再有天分的人,你不训练他,不让他写作,他也成不了作家……

王苏辛:把自己的文本给人看,就是一场智识冒险
我写作的时候好像没有什么观念。只是现在想一想,支撑我这种写作的精神支柱,可能就是我渴望用理解我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其他人,理解整个世界……

离得开的家乡 断不了的乡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地文化也滋润一地的文学。近年来,陕西不断涌现出一些有品位、有追求的青年作家,他们思想活跃、个性鲜明,逐渐成为成为陕西日益重要的文学新力量……

马平:一声“高腔”唱出乡村新图景
我不敢说已经写出了自己的标识性作品,但我拼力发出的一腔高唤,或许能让人在众声喧哗中记住一声真切,一声热烈……

《科普创作》2018年第2期|听,科学在“呐喊”——汪诘专访
作为职业科普人中的领军人物,汪诘一直坚持着自己在节目发刊词中呼吁的——“比科学故事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笔耕不辍、掷地有声地奋斗在科普工作的前沿阵地……

朱山坡:跟文学安静地待在一起就能激发我的热情
只要跟文学安静地待在一起,互相凝视对方,就有收获,就有启发,就能激发我的热情……

赵园:与一些有非凡气象的人物相遇让我心存感激
进入这一历史世界,与一些有非凡气象的人物相遇,让我心存感激。这在我,也是学术工作中的最好补偿……

须一瓜:我把人心至善的绿灯排成了行
作品中带有自己人生的理想和追求,人有一种趋光性。小说里我把人心至善的绿灯排成了行,不管好人坏人,最终都会选择为善行开放绿灯……

鲍尔吉·原野:为世上的美准备足够的眼泪
命运指引我用爱的眼光来看待生活,我懵懵懂懂走到这条路上并感到了幸运。我保持好奇心并源源不断看到世间包括大自然的美……

鲁引弓:我的“小”不同于《小时代》的“小”
素材来自生活,“有源之水”,这样的逻辑会给我提供自信,这是我觉得媒体和文学创作一致的地方。文学的“当下感”,需要你的笔触、心理和视野是向外的,不仅仅是面对自己……

王洁:一路乡情一路歌
故乡留在我记忆中的一切,都会让我在每每提起笔的那一瞬间情不自禁地就想要去抒写,那是一种永远都无法克制,始终都会流淌在血液里的情怀与思念。故乡就是一个人灵魂的安放之所……

一身戎装 一支健笔 一腔豪情——访剧作家周振天
电视剧《神医喜来乐》让更多人认识了编剧周振天。年过七旬最爱一身洁白的海军戎装,走起路来虎虎生风,讲起话来有理有气……

赵荔红:二十四节气用文学书写华夏气象
作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在2016年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们,却对二十四节气充满陌生感,如何唤起人们对节气文化的认识尤为重要……

李德南:为时代的失败者造像
一个人在面临困境的时候,不妨先压下飞升的愿望,努力站稳,也可以适当地弯腰,甚至匍匐在地,但最好不要让自己的心灵也跟着下沉,放任自己一味地往阴暗里走……

杨献平、王族:当下散文写作的十个问题
还乡对于我来讲不仅仅局限在地域和风物上,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条生命脉管,通过它可以抵进自己文化根系的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