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快报,前四个月主要经济指标特别是利润增幅与一季度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好像只有一年左右的光景,中国车企的评判标准似乎有了较大的变化,过去都是要比谁的品牌多,谁的产能大、产量大,现如今看谁活得好,归根到底,现实地去比拼效益。
追求多子多福的多品牌时代已经过去
不知是不是因为艳羡子嗣成群的“大众”汽车集团的多品牌战略,中国车企一度也跟风搞起“多生孩子打群架”的品牌战略。孰不知人家大众12个品牌——大众汽车、奥迪、斯柯达、西雅特、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布加迪、杜卡迪、斯堪尼亚、曼卡车和大众,个个顶愣,那个都不是白给的。
除了上海通用这样的合资公司是引进了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多品牌外,吉利也推出全球鹰、帝豪、英伦等三个子品牌,长城推出SUV专属品牌哈弗,“长城”牌子却不是很强,北汽的品牌更是远也不如福田,这里不是指北汽企业哟,合资的奔驰、现代人家可是国外品牌。有人总结得很到位,中国车企乐于将车型车系当作品牌来养,倒是多起了几个花名,搞得都不知道自己叫啥了。
唯规模论遭遇去产能化大棒
虽然本轮国家的去产能化政策没有明确将汽车行业纳入其中,但汽车产业结构性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中国,年头逢一、逢六都是五年规划(十五以前称计划)的开局年,也是极易亢奋的年头,各家车企都会立下以产能为标志的宏大发展目标。往往又会在五年规划的中后期,车企就会被残酷的市场数据浇醒,变得理性起来。
在实施中,它们寻求的冲量支撑点大多都是微车,就因为单位产能投资小、上量容易。前几年交叉型经严重超前透支,目前已呈阴跌不止态势,在去年全年同比下降27.8%基础上,今年1-5月的销量同比降幅又高达17%,车企把上规模寄托在微车上明显是押错了宝。
其实,即便车企的微车上量目标都在市场上兑了现,也不过是虚胖。这些多余的肥肉,不如多几块腹肌来得实在。对于车企规模的衡量,除了单位为万辆的产量外,也有单位为亿元的销售收入,但是社会尤其是媒体更多提起的是前者,在错误地强化了企业的发展偏向。
产量和销售收入孰重熟轻,似乎没有辩得必要,以北汽集团为例,2013年11.6万辆的北京奔驰产量,营业收入370亿元,66.5万辆的北汽福田产量,销售收入342亿元,大抵6台福田车比不了一辆奔驰车(北汽的奔驰在“奔驰”品牌中还是比较低端的),就是最好的例证。
中国宏观经济背景在敦促企业战略转型
总的说来,中国车企对多品牌和上规模的重新认识又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主要是中国进入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中国经济总体上已经降速,汽车产业速度也随之大为下降,原先预期总量有较大的差距,减量过程由于各组成部分并不是等比例的,所以就又伴随着结构调整的过程,体现在低效益汽车比重下降,如交叉型比重由2009年18.9%已经陡降到今年1-5月的8.2%,地位作用不及5年前的一半。不仅是结构上的调整,企业的整体战略转型已经是势在必行。
品牌归一 研发转正
今年吉利发布新品牌架构和标识战略,正式回归到一个吉利。
其实与吉利一样,奇瑞也曾经有过1+3的品牌格局,瑞麒、威麟、开瑞分别主攻微车、高端轿车、中高端多功能商务车等不同领域,几年实践下来有一定进展,但与规划目标尚有差距。所以,奇瑞在去年就已经先吉利一手全面回归一个品牌,果断进行战略转型,集中资源,握紧拳头,并通过正向研发完成了转型后的第一轮产品布局。
品牌集中发力,也被合资公司逐步认可,神龙公司没有像同在东风集团屋檐下的东风日产、东风本田那样分别要起启辰、思铭新品牌,它的合资自主坚持就叫“东风”。
车企回归一个品牌后,可以不再为激增的广告宣传费用、营销资源分散、品牌之间内耗等问题所困。曾经的吉利、奇瑞们又回来了,曾经那些拥趸的感情还在,在这个关键的时点又让品牌忠诚度有了合理延续,品牌价值就会再度蓄势提升。
效益提升 盈利为大
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哈弗H8停产的阴影,但是长城汽车超强的盈利能力还是被业界称道和顶礼膜拜的。因为包括世界500强企业中利润率最高的车企大众和现代也不过是10%多一些的利润率,中国几大车企利润率均不超过5%,兵装集团、广汽和吉利利润率甚至不足1%。面对造一台车不如养一头猪的尴尬,盈利其实才是中国车企心照不宣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战略转型后的奇瑞在2013年将低效益车型压缩到20%左右,今年还有意再压缩5个点至15%,这种赚不了大钱却霸占资源的产品就应该果断甩掉,轻装上阵,为的就是竞争中更好的地搏杀。而且,中国车企也绝不能再走低质低价路线,奇瑞将单车销售价格提升到7万元以上,主营业务的首次盈利用金灿灿的事实证明这个大方向走对了。中国车企尤其是自主品牌车企早就应该走上这条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内涵式增长道路。
做大之后再做强,是关注者对中国汽车成长的愿景期盼,希望能再加上“理智”一词, 理智不仅是成熟的标志,也是通往汽车强国之路的车企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