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正文

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老干部工作委员会 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

2016-06-01 最新资讯 正在阅读:()

  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为全面、更为深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等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向全面强化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根据上海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浦东新区老干部大学始终重视发展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老干部大学校园文化实践,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积极努力。

  一、浦东新区加强老干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新区目前有离休干部616人,处级以上退休干部2200人,老干部大学现有学员1000多人次,教师40名,分布在总校以及川沙、惠南、高桥分校,每周有42个班级开展学习。近年来,随着退休干部的逐年递增,新区切实加强了老干部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了文化养老的生动实践。

  第一,切实找准工作定位,充分发挥老干部大学思想教育主阵地作用。一方面,将老干部大学与老干部党校同谋划、同发展,将落实老同志的政治待遇放在首位。新区老干部党校和老干部大学“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开展工作。充分利用现有校舍、师资资源,在编制不变、学员不变、适当增加经费的情况下,由专人负责制定老干部党员的培训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实施离退休干部党员培训,每年召开二十多场形势报告会。同时,我们还联合浦东新区人保局,每年两次举办退休处级干部培训班,并选择老同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及当前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重大问题定期开展形势报告会。我们还请街、镇老干部工作者将学习资料送到卧床不起,行动不便的老干部们的床头,实行“送学上门”,进一步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满足老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和交流需求,并以此激励老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浦东二次创业、为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作贡献。另一方面,以政治理论学习为特色,切实发挥老干部大学阵地作用。新区老干部大学不仅重视教育教学,更注重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进而提升老年学员素质教育。为此,我们建立了理论研修班,旨在帮助老同志提高时事政治理论水平,了解浦东建设发展进程,为浦东发展献计献策,积极发挥应有作用。与此同时,老同志们还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做社会工作的方法,深入社区进行宣讲充分发挥了浦东老干部大学传播先进思想和科学知识,提高老年人政治文化素质的阵地作用。

  第二,建立和谐校风环境,充分发挥老干部大学正能量示范引领作用。我们始终坚持“老有所学、陶冶情操、健康益寿、余热生辉”的办学宗旨,按照市老干部大学“笃志、厚德、乐学、尚为”的办学理念,通过正确的教学理念,打造浦东老干部大学品牌,发挥引领作用,保证学校健康的育人环境、正确的办学方向和永不衰竭的发展动力,从而引导老年学员与时俱进,崇德好学,塑造能够引领时代潮流的新一代老年群体。一方面,紧贴形势,发挥老干部辐射带动作用。浦东的老干部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时期,他们都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管理水平,身退心不退,仍继续关心浦东开发开放,关心浦东二次创业的推进。老同志们以“文化反哺、回馈社会”的方式,积极投身社会建设、家乡发展。老干部大学为离退休老干部老有所为,发挥正能量创建了一个重要平台。目前,新区百余名结业老干部学员活跃在社区,力所能及地发挥着作用:有的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宣讲光荣传统;有的参加帮教团,挽救失足青年;有的拿起手中的笔,传播浦东好声音,这些老干部们作为宣传和推进三个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了时代进步的助推器、社会安定团结的稳定器、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另一方面,学有所成,充分展示老干部光辉形象。办学20多年来,大学学风浓厚,师生互融,学习成果显著。我们经常组织老干部学员参加新区、全市和全国的各种书画展览。几年来,参加各种书法作品展示30多次,有50多人次获奖。老干部学员创作的一大批诗歌、小说、散文在报纸上发表,使他们较好地实现了晚年人生价值。《绿地文学社》成立至今,共编辑出版了23本精选文集。

  第三,丰富校园文化载体,充分发挥老干部大学文化养老的积极作用。据调查,新区42.5%的退休干部生活支出较多的是用于兴趣爱好,如旅游、摄影、文化娱乐和收藏等。基于这个现实情况,我们利用大学这一平台,积极举办各类主题活动,让老同志们在活动中,培养爱好、满足兴趣,在平台上,施展才艺、展示风采。一方面,适时开展校内活动。浦东老干部大学现有教室和课外活动场所共5000多平方米。学校教室宽敞,设施完整,有专门的舞蹈、合唱、电脑、钢琴等各类教室共7间,均能实现多媒体教学。在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的同时,广泛开展面向全体学员的校园文化活动,目前共有7大类22门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老干部在学习上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因而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课程设置上尽可能地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同时兼顾老同志的文化基础和接受能力,让老干部们听得懂、记得住,有所收获,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广大学员精神上对学校产生了“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养老方式。另一方面,努力办好第二课堂。为更好地发挥教育养老的作用,我们除专门聘请了具有奉献精神,热心为老年教育事业工作的中高等院校的资深退休教师、教授外,还聘请了仍在校在职的具有实践经验的教授为老同志授课。绘画、书法等班级在任课教师的带领下,走出学校外出采风、写生,并举办各种形式的作品成果展,以此调动学习兴趣、弥补课堂学习不足,增强老同志的成就感、幸福感,使更多的离退休干部汇聚在“文化之树”下。同时,举办各种专题讲座。我们有计划地聘请各行业精英为学员进行营养保健、隔代教育、时事政治等专题讲座,每场讲座学员都积极参与、认真听讲,使学员在修身养性、开拓视野的同时进一步融入社会、增长知识。

  二、浦东新区老干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关体会

  新区老干部大学创办20多年来,校园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学员满意率比较高,社会反映也不错,但还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对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提高;校园文化与办学理念、校园精神、培养目标的结合还不够紧密等。在实践中,我们有三点深刻的体会:

  第一,良好的校园文化应对全体师生员工的行为有正面指导作用。紧贴浦东发展实际,适应浦东老干部需求,认真探索浦东新区老干部大学的发展之路,为老干部们搭建“学习进步、交友健身、榜样示范”的平台,让区委区政府放心,让老干部满意是新区老干部大学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校园文化越强有力,就越能统一全校成员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行为,形成广大师生员工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共同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二,优秀的校园文化能产生更为强大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功能来源于校园精神,而校园精神是学校师生共创和认同的价值观念,是老干部大学校园文化的灵魂,它对教师、老干部学员具有无形的不可低估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它能使全体成员团结一致、关心班级、关心学校,进而形成一种心理需求,从而增强学校成员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第三,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协调人际关系,促进心理健康。离退休干部谁都不愿过困居斗室、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生活。老干部大学作为新区老干部局心理养生的基地之一,也经常组织开展老年养生之道、幸福养老为主题的心理活动,指导老同志及其家属了解老年心理规律、学习化解自身不良情绪,建立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形成自我调节、自我帮助的行为习惯,整体提升老干部晚年幸福感,让那些来学校学知识、交朋友的老同志们以更阳光的心态来学校参与各项活动,体验美好生活。

  三、浦东新区老干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

  老年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在于美化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更重要的是构筑一个博大的精神家园。我们将努力使浦东老干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从物质、精神、制度以及内容、形式、方法、途径等方面,都能有一个大的提升,通过丰富多彩的系列化活动,扎实推进老年人素质教育,进而带动社会其他老人、辐射影响青少年下一代,推动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稳定。

  第一,内化理念,凝练浦东老干部大学的价值追求。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我们将秉承“老有所学、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余热生辉、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不断凝练浦东老干部大学的特色文化,并使之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精神追求、奋斗目标、行动导向,使浦东老干部大学成为培养思想素质高、艺术才能好、身心健康老年群体的摇篮,进一步体现老年人的人生价值,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第二,突出特色,打造浦东老干部大学的独特品牌。浦东地处改革开放的前言,当前面临着自贸试验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国家战略和重大任务,浦东老干部大学将自觉围绕、主动贴近、积极服务区委的工作大局,积极创新老干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新举措,打造浦东老干部大学的独特品牌,推动老干部为浦东二次创业各项事业发挥余热。

  第三,兼容并包,营造浦东老干部大学的开放氛围。任何文化都不是封闭的,校园文化也不例外,它的发展必然也要顺应社会文化发展脉搏,它的繁荣兴盛必然也会对社会产生相应影响。我们将始终清醒认识并把握好校园文化的开放性,提倡开门办学,主动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活动之中。

联合导报是视频网络电视台,设置100多个节目频道,24小时全球轮播,点播,影响力十分显著,是企业宣传的绝佳载体,欢迎合作,欢迎播放广告。00852-97961990 97969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