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日产在四年前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打年轻化这张牌。东风日产的营销,紧靠大学校园和大学生开展:1.利用学院气质,本身可以提升品牌在外界的高度;2.大学生在三五年内就将成为汽车的主流消费者,营销投资时间稍长而已。
单是最近两个月,东风日产绑定大学的活动就有:走进北大、对话复旦、TIIDA在中国农业大学上市,以及艺术范很浓的走进北京798对话青年。东风日产用密集的校园活动,关注品牌长效影响。
操刀产品精细运营
作为日产CEO,卡洛斯·戈恩也意识到了东风日产用快速发展来掩盖问题的误区。东风日产近年的发展中,引入全新车型大大少于同规模的其他品牌合资车企。
2008年后,东风日产就没有再引入过具有较大影响力和销量的全新车型,东风日产将原有车型换代倒腾了个遍,从楼兰、轩逸,到TIIDA等都进行了换代。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当面问时任日产执行副总裁的安迪·帕默,得到的答案是“东风日产的车型不少”。
换言之,日产认为东风日产现有车型,还应该进一步提升潜力,更精细化运作。市场和消费随时在变化,产品受欢迎程度也是变化的,东风日产要将销量还没有全面打开的车型做起来。
立足现有车型产品拓展市场,是东风日产近几年的主流趋势。所以,当中国市场SUV兴起时,以反应快著称的东风日产,并没有及时引入小型SUV补充细分市场。
东风日产开始精细化整理现有产品,将其分为三个家族,在SUV、家轿基础上,衍生出一个运动家族。SUV产品有途乐、楼兰、奇骏、逍客;家轿产品有天籁、轩逸、阳光;运动型产品有西玛、蓝鸟,再将新一代TIIDA也归入其中。
这种产品区隔化划分,实际上判断了市场未来趋势。过去并不被看好的运动车型,在年轻化、个性化消费趋势下,将会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消费一种是情感驱动,一种是功能驱动。”刘宗信认为,东风日产目前走在这两条发展道路上。
东风日产转型这几年,高管也换了个遍。从副总经理周先鹏,到营销副本部长陈昊、市场部部长颜宏斌、启辰事业部部长洪浩,尽管都从东风日产内部提拔,但完全换一套打法和思维模式并不容易。
戈恩看在眼里,去年10月,日产派驻的市场销售总部原总部长中村一亲提前调回日本,由长安福特离职才两个月的台湾人刘宗信接任。刘宗信了解中国文化和汽车市场,在长安福特积累了丰富的营销经验,和中方沟通更容易。
去年东风日产终于打破魔咒,销量突破100万辆,操刀转型的高管长长松了一口气。但今年前4个月,东风日产销售32.73万辆,成绩并不突出。SUV仍是拉动销量的主力,奇骏增长近30%。东风日产必须找到新的推动力,很多人在问,它是运动型产品TIIDA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