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文博会上,“文化+旅游”成为高频热词。在13日举行的“文旅大时代产融大机遇——第二届(中国·深圳)文旅产业资源对接大会”上,来自国内的几位旅游企业代表进行了题为“迪士尼火爆背后对中国旅游业的警醒与启示”的主题论坛。
即将于下月16日开园的上海迪士尼乐园从一开始便引起国内旅游业的高度关注。自3月底以来,上海迪士尼门票预售的火爆场景也让国内各地的观众想先睹为快。迪士尼进驻中国是“大灰狼来了”吗?国外主题公园大鳄的进入对本土的主题公园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本届文博会上,“文化+旅游”成为高频热词。在13日举行的“文旅大时代产融大机遇——第二届(中国·深圳)文旅产业资源对接大会”上,来自国内的几位旅游企业代表进行了题为“迪士尼火爆背后对中国旅游业的警醒与启示”的主题论坛。业内人士以华侨城“欢乐谷系列”、华强集团等国内品牌为参照指出,迪士尼的进入将促使国内主题公园重新洗牌,但同时也将刺激中国旅游企业在挖掘中国文化元素、把握市场消费定位、IP开发和科技转化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旅游和商业、影视的结合,亦将为中国旅游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契机。
“迪士尼来了,并不是狼来了”
上海迪士尼门票预售的火爆场面引发国内旅游业的高度关注。不仅如此,派拉蒙、二十世纪福克斯等国际大牌主题公园都将在中国落地。国外主题公园品牌进驻中国,会给中国旅游业带来什么影响呢?
论坛上,几名嘉宾首先梳理了迪士尼乐园的发展轨迹和全球布局策略。华侨城集团高级督导袁铁坚介绍,迪士尼最早从洛杉矶发家,后来在美国东南角的奥兰多建了新的主题公园,并迅速做大,成为一个全球性旅游品牌。随后迪士尼开始全球布局,先后在巴黎、东京、香港、上海建迪士尼公园。
港中旅集团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陈文杰表示:“迪士尼来了,并不是狼来了。实际上迪士尼进来以后大家都可以同台竞争,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国外的企业。”他分析指出,迪士尼的历史发展过程曾经多次反复,在巴黎的投资中遭遇失败使他们变得更为谨慎,因此迪士尼是“交过学费”的。
“迪士尼当年选择巴黎,是因为他们认为巴黎是一个世界游客汇集的地方,但是他们高估了巴黎对美国文化的接受程度,所以只在短期实现过收支平衡,此后一直亏损。后来选择香港时,他们采取了更聪明的办法,也就是地价由香港政府承担大部分,另外还通过商业条款规定来收取许多特许经营费,在这种情况下香港迪士尼仍然没有盈利。上海迪士尼的建设吸取了过去诸多教训。”陈文杰指出,上海迪士尼更多考虑了中国观众的需要,做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设计和安排,但是能否经营成功,还有待未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