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户咨询完公费旅游离开一个小时后,这个自称姓刘的男子又回到了旅游公司,这次他向导游借几十块钱说给孩子看病。事后导游根据男子留下的联系方式打了过去,结果对方表示自己不姓刘,而且办卡以来已经多次接到这样莫名其妙的电话。
男子自称银行员工咨询公费旅游
小包是我市一家旅游公司驻金州的工作人员,昨日上午刚上班,办公室来了一名男子,“我咨询一下去台湾旅游”男子表示。
眼前这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一米七五左右的个头,身体有些发福,上身穿一件白色的衬衫,下身着棕色短裤和凉鞋。
男子自称姓刘,是某银行的工作人员,一行6个人准备赴台公费旅游。“我看他的打扮和职业挺不搭的,而且现在哪有上来就说要公费旅游的。”小包说。但客户就是上帝,小包和领导热情地接待了男子,而接下来男子咨询的事宜、关心的问题很快打消了她的怀疑。“他说话头头是道,而且问题也都问在点上。”小包说。
回头向导游借钱要给孩子看病
最后,男子以回去和领导汇报一下结束了咨询。大概一个小时后,男子又匆匆回来了。“麻烦一下,能借70块钱吗?老婆上班去了,姑娘在旁边诊所打吊瓶,带的钱不够了。”男子说道。
此时小包的疑虑又泛起了,她总觉得这个男的行为有些不对劲儿。不过因为对方借的钱不多,她和领导还是借给了对方。“怎么说呢,当时就觉得反正钱不多,如果是真的,有这么个环节可以帮助我们留住客户,另外一种想法吧,也是想看看他到底是不是骗人的。”小包告诉记者。
这次,小包提出加对方微信方便联系,男子表示可以留下电话号码。
借钱者和机主不是一个人
大概10点,小包给对方去电话打算问问汇报后的意向,结果接电话的人上来就表示自己不姓刘,“从电话传来的声音判断也确实不像此前的刘先生。”小包说。
接下来,对方的话让她不免有些吃惊——“我这电话卡用了半年多,怎么总接到这样莫名其妙的电话”?听到这里,小包觉得这是被骗了,而且对方很有可能是“惯犯”。“就70块,钱不多,希望大家知道有这么个事儿,能够提防一下吧。”小包说。
昨日下午,记者拨打了男子留下的那个号码,经过多次拨打后终于有人接听,机主表示电话卡是自己半年多前才在营业厅里办理的,这段时间时常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来电,说的事儿也让自己莫名其妙,对此他也很纳闷。
机主称,通过手机号能搜索他的微信,头像就是本人。记者以此又与小包核对,小包表示确实不是借钱的那个人。
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于雅坤
(报料人:包女士;线索费:50元)
本报有奖报料热线:*******
机主
“我这电话卡用了半年多,怎么总接到这样莫名其妙的电话”?
导游
小包觉得被骗了,而且对方很有可能是“惯犯”。“就70块,钱不多,希望大家知道有这么个事儿,能够提防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