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商业银行房贷政策审查趋严后,与不动产投资关联密切的保险业也拉响了调控警报。保监会勒令险企自查不动产投资的消息不径而走,让市场感觉到险资正在卡断商业地产的后路。11月6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业内获悉,保监会正在敦促险企自查不动产及基础资产为不动产的金融产品投资情况,已设下大限要求险企在11月15日前“老实交代”自查情况。分析人士认为,自查风波意在严防险资流入商业住宅,下一步险资借信托、资管产品绕道投资地产也将被盯紧。
杜绝险企短炒
监管重申投资禁区
在低利率、资产配置荒的大背景下,险企布局不动产领域的资金比例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股权、不动产和基础设施三项另类资产合计翻了4倍有余。随之而来的跨界投资风险逐渐暴露,与此同时国内房地产调控大幕也开启,为此,保监会紧急于11月1日在行业内下发了不动产投资“自查令”。
北京商报记者获悉,保监会向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下发《关于开展不动产投资及基础资产为不动产的金融产品投资自查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保险机构就不动产及基础资产为不动产的金融产品投资情况开展自查。一位险企高管指出,险企直接投资商业住宅的并不多,但是借道集合信托计划或债权计划暗中潜入的并不少,下一步这些产品将被监管盯得很紧。
《通知》要求,保险机构投资不动产应当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原则,避免参与短期炒作,并提出投资不动产领域的五大禁投领域,即不得投资开发或者销售商业住宅、不得直接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包括一级土地开发)、不得向不动产投资项目提供无担保债权融资、不得投资设立房地产开发公司、不得投资未上市房地产企业股权(项目公司除外)。此外,对保险机构以债权、股权、物权方式投资的不动产,保监会也要求其剩余土地使用年限不得低于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