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新疆班专题培训举办
120余名协作学校教育工作者在乌鲁木齐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
新疆网讯(记者 王丽娜)5月27日,全国93个内高班办班学校将进行首次新疆“三史”统一考试,考查学生对历史、民族、宗教以及“去极端化”的认识情况。这是记者从全国第19期内地新疆民族班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培训班上获悉的。
5月21日,来自全国内地新疆高中班、对口班、内地新疆中职班办班学校的领导和学生工作管理人员120余人在乌鲁木齐结束了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学员们重点学习了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新疆反分裂斗争形势以及新疆“三史”等内容。
培训期间,广州玉岩中学、西安八一民族中学、安徽汽车工业学校等7所学校的负责人分别从“去极端化”教育、“三史”教学、混班混宿、校本教材建设等方面交流了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方面的工作经验。
从2014年起,上海市育才中学在内高班开设了新疆“三史”课,课程由副校长、新疆部主任李元主讲。为了上好这门课,李元用两年时间阅读了《中国新疆历史与现状》《新疆五十年——包尔汉回忆录》《古兰经》等20余本相关的历史、地理、宗教、文化书籍。
“现在每周2个课时,效果非常好,消除了学生对新疆历史、宗教方面的很多疑虑,增强了学生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底气和勇气。”李元说。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疆教育发展,尤其重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实施了内地“协作计划”。目前,在内地高校就读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学生达到10.5万人。
据悉,专题培训班由教育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联合举办,是针对从事内地新疆学生教育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训始于2008年,已举办18期,累计培训2100余人次。
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看望了专题培训班学员,并与大家座谈交流。
□延伸阅读
13次新疆家访结下浓浓师生情
——记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新疆家访团工作
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党委书记唐雯(右一)带领家访团到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家家访。(图片由唐雯提供)
新疆网讯 5年,弹指一挥间。2011年,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开设内地新疆高中班。2012年该校组建家访团。至今,家访团先后13次到新疆家访。如今,有278名新疆少数民族孩子在该校内高班上学。
“如果没有内高班,学校的老师可能不会走进新疆普通百姓家里,亲身感受新疆少数民族朋友的真诚、朴实和热情……”5月20日,在新疆石油培训中心,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党委书记唐雯向记者讲述了家访团的故事。
家访团走访130多个学生家庭
2011年秋,汉铁高级中学开设内地新疆高中班。为了加强学校和学生家庭的联系,汉铁高级中学于2012年开展了返疆宣讲和“课外访万家”新疆家访工作。
热则耶·喀日是2011级学生,家住喀什地区疏附县。2012年,因父亲去世,热则耶·喀日曾打算放弃上内高班。就在暑期,学校家访团来到她家家访,并承诺帮助热则耶·喀日解决所有的读书费用问题。
“今后,你上大学的费用我来出。”这是热则耶·喀日牵手的代理家长在家访时给孩子的承诺,并把她接回了武汉。去年,热则耶·喀日考上了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校在家访中真真切切地看到、感受到学生家庭的实际困难。返校后,学校通过研究决定,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对内高班困难学生的资助补助和奖学金力度。”唐雯说,2014年以来,学校连续三年对家庭困难的学生给予补助,2016年在武汉市江岸区委宣传部等上级单位的帮助和支持下,由4家爱心企业发起的“疆岸学子奖学金”正式成立,首期奖学金10万元,内高班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将受益。
自第一批新疆家访团成立以来,至今已经组建过13个家访团,通过集中座谈、个别约谈、走村入户等多种形式,先后与130多个学生家庭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家访范围涵盖了全疆所有地州市。
187名教师与278名孩子手牵手
从2012年底,汉铁高级中学开展“各族师生手牵手”的“代理家长制”活动至今,全校187名教师与278名孩子手牵手,武汉市江岸区区委书记、区委常委等有关领导也纷纷与该校内高班学生牵手。
“我牵手了两个孩子,周末带他们出去玩,放风筝。今年‘儿子’要高考了,这几天我俩天天商量填报志愿的事。”2014年,唐雯与两个孩子牵手。“女儿”米热依·苏皖拜是维吾尔族,今年上高二,“儿子”帕拉沙提·赛力克是哈萨克族。
因为前期家访工作的积累,唐雯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了充分的了解。她还记得“儿子”、“女儿”第一次登门时的情景,“家里炒菜用的锅、刀具全部换了新的,专门为他们炒了青菜。”
如今,对于汉铁高级中学内高班的学生来说,拥有一张汉族爸爸或者汉族妈妈与自己以及父母的全家福,是至高无上的光荣和幸福。
通过家访收获更多的爱和温暖
2014年,唐雯第一次走进新疆,来到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哈萨克族学生帕拉沙提·赛力克家进行家访。
帕拉沙提家的屋子不大,却收拾得干净整洁,帕拉沙提的爸爸妈妈为远道而来的老师们端上了带有羊头的手抓肉等美食。唐雯从翻译的口中得知,那是哈萨克族在逢年过节时用来招待最尊贵客人的最高礼节。
“心里特别感动。我们本来是带着送爱心送温暖的初衷来的,但结果往往收获的爱和温暖更多。一次新疆家访,是我们教师职业生涯中最宝贵也最独特的记忆和财富。”唐雯说。
一次次的新疆家访,让汉铁高级中学的老师和新疆籍学生结下了浓浓的师生情。
如今,全校超过三分之二的教职员工通过家访的方式来到新疆。他们从一开始不知道怎么和少数民族孩子交流,到后来不仅能交流还成为最好的朋友,大家在一起谈笑风生、融洽和睦,就像一家人。
“这些改变让身为教师的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现实意义。”唐雯说。
□延伸阅读
学校通过混学混住,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
艾合麦提江留在了海尔实习
新疆网讯 “老师,我想留在海尔的工厂里。”正在思索的张练抬头看去,说这句话的孩子是学校内职班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的学生艾合麦提江·阿布力米提。而在两年前,这个来自新疆阿克苏的学生还是一个令老师发愁的孩子。
张练是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学生处副主任。5月20日,在乌鲁木齐参加专题培训班的他说起了学校内职班孩子们的变化。
2011年,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开办内职班。于2014年全面推行内职班学生与内地学生混班教学、混编宿舍,成为全国首个完全实现混学混住的内职班办班学校。
“他第一次离开家乡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求学,又因为汉语不好,和其他同学交流起来很困难。”在张练的印象中,听说学校采取的管理措施,一开始艾合麦提江是拒绝的,他更希望能和来自新疆的同学住在一起,生活起来不会那么困难。
艾合麦提江的请求被拒绝了,老师还是把他安排在有5名汉族、2名少数民族学生的宿舍。
“就是希望他们天天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玩在一起,让这个孩子的汉语水平提高,很快融入到新的环境。”张练说,为了更好地促进内职生与内地生的交流、交往、交融,除了在餐饮方面有所区别外,一律不搞特殊化,并且常态化的开展校企文化技能艺术节系列活动。
慢慢的,张练发现,艾合麦提江经常与舍友们一起参加活动,一起争荣誉,汉语水平也慢慢提高了。一天,艾合麦提江对张练说:“以前对内地了解太少了,总觉得离的那么远,不关心也不想看,现在不想走了。”
今年1月,学校组织全体内职生赴海尔集团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教学实践,在100天的实习期中,艾合麦提江和同学们在生产线上尽职尽责,与厂区的员工相处融洽,获得了企业负责人及厂区员工的好评。就在企业说要留23个顶岗实习生时,艾合麦提江自荐起来。
“现在艾合麦提江已经在海尔顶岗实习了,下一步有可能成为正式员工。”张练说。
在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艾合麦提江的变化仅仅是众多内职班学生变化的一个缩影。目前,该校243名内职生分布在全校31个班级。有3人获批为入党积极分子,有1人将代表学校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